菩提子串珠是很受人們歡迎的文玩飾品,佩戴文玩菩提子的講究有很多,包含了各類文玩菩提子的意義以及不同數目串珠的穿法。
文玩菩提子的顆數,在佩戴時多者千顆以上,少者唯有一顆而已。串珠的顆數不同,其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我們常見的串珠通常是108顆,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108顆菩提子的含義。
108顆菩提子的含義
佛珠一般由108顆念珠組成,在第7顆、21顆、54顆、87顆、101顆用其他顏色或大小的珠子隔開,稱為:隔珠或數取。
一般來說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數量可以采用1到3顆不等,并且不計算在108顆之內。54顆的佛珠要在第27顆前加隔珠,27顆、18顆的佛珠則要在每9顆加一粒隔珠。
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蛘唢椢?,也可用金剛結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
在佛珠的開始處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帶子,在每根帶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剛環或十顆小珠,以十顆為一串,如同算盤。采用十進位,代表佛教十波羅密。即:施、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戒。
佛珠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母珠(佛頭)代表:佛寶;貫串整串珠的繩子代表:法寶;小珠代表:僧寶。
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來、4涅磐、8菩薩、6波羅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18地獄、1師長、1施主、28星宿組成,共108顆。
它的意義是:1為善財童子、2為愛染明王、3為不動明王、4為善密童子、5為地藏菩薩、6為釋迦牟尼佛。
掛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掛在頸項上的念珠。使用掛珠很有講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長老、法會主持者及當家師才能掛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師父才可掛珠子。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办o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佛珠的數量、構造和質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緣,不可過于著相和執著,所謂“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本褪谴死?。
以佛、道教為主要宗教的中國,戴手珠的習慣來自于佛教的念珠,念珠又稱作佛珠、數珠等,是人們在念佛時紀錄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算著捻念珠誦經持咒念佛,就能生諸種功德,其最大的利益在于可讓人凝聚精神、方便修行。
在中國民間即使非佛教徒也有配戴佛珠的習慣,因為非佛教徒亦多相信手戴佛珠可保平安。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個數量的菩提子佛珠的含義。
(1)1080顆
這是目前可查的最大數量的串珠數目,1080顆串珠暗合了“前六后四”共10界間的1080種煩惱,其中每界為108種煩惱。這種穿法更多地出現在法事大會或其他的重要場合之上,往往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上人所配,平日里難得一見。
(2)108顆
通常佛珠的數量都是108顆,暗指消除108種煩惱,求得身心安定,化做無欲無求的姿態,是很多修佛者佩戴文玩菩提子所選擇的數目。此外,108也是道家文化中天罡地煞的數目總和,佩戴亦有護身之意。
(3)54顆
此串珠數源于菩薩修行中所需感悟的54處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和“四善根”。
(4)42顆
此數目和54顆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也說的是菩薩修行中所要感悟的階位數目,只不過用“等覺”、“妙絕”兩顆串珠代替了“十信”、“四善根”,同“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共成42顆串珠。
(5)36顆
36顆是108顆的精簡版本,主要是為了便于人們隨身攜帶,另外也傳達了以小見大、化繁為簡的奧妙哲理。
(6)27顆
每一顆串珠代表一位佛學圣者,合計為佛家27圣賢,源于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論。
(7)21顆
覆蓋了菩薩修行自大涅槃到成佛所經歷的21處階位,即“十地”、“十菠蘿蜜”和“佛果”。
(8)18顆
這一數目現在比較常見,很多串珠都以此為準,民間也有“十八子”的說法,數目吉祥而且便于攜帶,故而頗為常見。從佛學的角度上說,其指的是佛家的十八羅漢抑或是佛祖的18種變化。
(9)14顆
同18顆一樣,這一數目也很常見,尤其是現在很多青年人極其青睞這一種串珠,借用了其“十四忍”的寓意。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其代表的是佛家所說的“十四無畏”,體現的是勸誡修行的理念。
(10)12顆
在佛學中,常有“十二因緣”或是“二六之緣”一說,世間之事多為因緣而生又為因緣而去,而這12顆串珠就表明了這“十二緣起”。
(11)6顆
分別代表了耳、鼻、舌、眼、身、意這“六根六情”,指代的是人的六種感官六種感知。
(12)3顆
代表是“佛”、“法”、“僧”這三寶,多為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持有。
(13)1顆
一般來說,一顆珠往往比較貴重,挑選具有很高物質價值的珠子,表達了佩戴者的藝術審美品位,可以貼身攜帶或是懸掛在家中,體現了人們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