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姓,中華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2位。2013年錢姓人口約有249萬,排在全國第93位。錢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湖北、云南等省市。
錢氏起源的傳說與記載
源于彭姓
錢姓源出彭姓,屬以官為姓。相傳顓頊生二子黎和吳回,黎、吳回先后擔任祝融氏。祝融氏為上古時代掌管用火的首領。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之第三子篯,亦稱彭祖,為彭姓之先祖。彭人族大勢強,在夏商時代是一個強大的方國,也稱大彭,其中一支形成了彭國。商朝后期,彭國衰落,商王武丁滅彭國,之后有彭氏。大彭氏的后裔篯孚在周朝的錢(泉)府擔任上士官,經理財政,后代遂以官名為氏。陜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鎬京之地,也是錢氏的發源之地,錢姓的歷史有3000多年。
源于賜姓
錢姓來源于賜姓,這是中國古代帝王彰布皇家威儀,昭示榮寵,籠絡、褒獎臣屬,邀集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五代時錢镠曾以杭州為中心建立了吳越國,歷時86年之久,有不少吳越臣僚先后都被賜以國姓“錢”,而改姓為錢。《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镠“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俶納土歸宋時,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大多歸宗原姓。目前,屬于這種賜姓的錢姓人僅見于臺灣高山族土著中,據《臺灣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臺灣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于朝廷,有功于國家,被乾隆帝賜姓為錢,此后相沿不改,迄今仍為錢氏。
少數民族
1、源于蒙古族卓爾和沁氏、敏罕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2、源于滿族錢佳氏、伊伯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3、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回族、苗族、壯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錢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世代相傳至今。當代錢姓的人口已近220萬,排在第九十六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8%。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錢姓人口由53萬增到220萬,達4倍多,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遠遠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錢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大約占錢姓總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廣東、上海、云南,這三省市又集中了20%。江蘇居住了錢姓總人口的24%,為錢姓第一大省。
錢氏的早期發展與遷徙
在先秦時期,錢姓的表現并不十分明朗。然而,到了秦漢時期,錢姓在江蘇徐州一帶開始靜靜地發展起來。三國時期,錢姓已經廣泛分布于江蘇、浙江和安徽等地。晉朝時,江西成為錢姓的另一重要基地。
唐朝之前,錢姓已經分布到中原和長長江北地區。隨著歷史的演進,錢姓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唐、宋之際。唐末杭州臨安人錢镠,任鎮海節度使,于 896 年擊敗董董昌據有今浙江及江蘇西南部、福建東北部地區,907 年被后梁封為吳越王,他自稱吳越國王。在位期間,錢镠曾征發民工,興修錢塘江及太太湖利工程,這不僅有利于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也為錢氏家族在這一地區的繁衍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越國公傳 5 主 84 年,末代國君為錢镠之孫錢錢俶于 978 年獻所拒之地歸北宋,被封為鄧王。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錢氏政權,對錢氏家族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錢镠建立吳越國之后,其子孫分封到東南各地,錢氏子孫很快在江浙地區繁衍開來。不久,錢姓進入了閩粵地區,清初更是涉足臺灣。宋元時期,錢氏進一步發展到今廣東、四川、安徽、湖南等省。明清時期,今上海、云南、湖北等省市均有錢錢氏聚居點。從清代開始,居住在閩、粵及沿海的錢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后又有徙居海外者。
錢氏在歷史上的分布與變遷
宋朝時期,錢姓大約有 35 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 0.45%,排在第四十九位。浙江為錢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錢姓總人口的 24%,占浙江總人口的 1.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錢姓占錢姓總人口的 54%,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陜西,這五省的錢姓又集中了 33%。全國形成了魯、浙、蘇東南沿海密集錢姓區,以及沿長江的江北錢姓重要分布區。
明朝時期,錢姓大約有 53 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 0.57%,為明朝第三十八位姓氏。宋、元、明 600 年中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 20%,錢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浙江仍為錢姓第一大省,約占總錢姓人口的 4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江西,這三省錢姓大約占錢姓總人口的 80%。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 600 余年,錢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特別是向江、浙、贛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江、浙、贛錢姓人口聚集中心中心。
到了當代,錢姓的人口已近 220 萬,排在第九十六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 0.18%。從明朝至今 600 年中錢姓人口由 53 萬增到 220 萬,達 4 倍多,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遠遠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 1000 年中錢姓人口增加率是呈 A 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大約占錢姓總人口的 52%,其次分布于廣東、上海、云南,這三省市又集中了 20%。江蘇居住了錢姓總人口的 24%,為錢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長江三角洲洲高比率的錢姓區。在近 600 年間,錢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雖存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情況,但向東南和南方的移民仍是主流。
錢氏的堂號與家族名人
錢氏家族有著著名的堂號——“吳越堂”。錢镠是五代吳越開國君王,他在后唐時只是一個偏將,但深通兵法,很會打仗,打敗王郢郢,消滅黃巢巢,剿平劉漢宏宏?;实垡蛩麘鸸劾郏麨殒偤9澏仁梗笥址馑麨樵酵?、吳王,到梁太祖祖時,封他為吳越王。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錢氏家族涌現出了眾多杰出人物,以下僅為部分代表:
錢樂之
中國古代律歷學家。曾任南朝宋的太史令。生卒年不詳。
元嘉(424~453)中奉詔更鑄張衡舊儀,其后又創制小渾天儀。445年何承天為“新律”立議前,錢樂之據京房六十律推演出了“三百六十律”,把三分損益法的律制推到了極端。這是魏晉南北朝間沿著各種不同路線進行律制探索的嘗試之一。
錢鐲
(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吳越國創建者。唐末擁兵兩浙,統十二州,封吳王、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后自稱吳越國王,在位四十一年。號武肅王,葬縣衣錦鄉茅山。
錢起
(751年前后在世),字伸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七年(748年)進士。唐代詩人。
錢惟演
(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體骨干詩人。字希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王錢做第十四子。從椒歸宋,歷右神武將軍、太仆少卿、命直秘閣,預修《冊府元龜》,累遷工部尚書,拜樞密使,官終崇信軍節度使,博學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錢學森
(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櫻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偉長
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錢偉長兼長應用數學、力
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錢三強
1913年10月16日一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乘穹,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6年制定規劃了中國第一次12年科學規劃,錢學森、錢偉長和錢三強三人一齊力排眾議,確定了56項科研項目,并提議確定6個緊急項目,即原子能、導彈、電子計算機、半導體、無線電通信和自動化技術。
此外還有眾多錢姓名人,錢姓人口在我國排90多名,是眾多姓氏中當之無愧的大姓,作為出人才最廣為人知的姓氏,錢氏家族的名人們大名如雷貫耳,我們除了了解他們姓氏的信息,也更因向名人們去學習和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