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僅有自己的父親節,也有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中國的母親節是哪一天?有的說,是孟母的生日,有的人說是黃帝與嫘祖成婚的日子,民間也有認為母親節是西王母誕辰日,但其實中國人的母親節是六月六,下面小編就為各位小伙伴帶來中國的母親節六月六的解析,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到你。
中國的母親節是哪一天
第一個是農歷四月初二,孟母生孟軻的日子。
2006年11月13日,李漢秋就以《創設中國母親節》為題,提出設立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并提出孟母可作為中國母親節的形象代表。2006年12月,中國民協節慶委員會、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石家莊市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等4家“母親節”核心發起單位正式成立“中華母親節促進會”,確定農歷的四月初二為中華母親節。近年來,國內多地在這一日子到來前,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慶祝活動。
第二個是陽歷5月第二個星期日,來自美國。
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時間點只是美國和部分國家的母親節,從來沒有哪個國際機構或國內機構宣稱其為“世界母親節”。這一節日由于安排在星期天,人們表達孝心、探親訪友比較方便,在商家的推動下,青睞的人比較多。
第三個是農歷六月初六,是傳說中黃帝與嫘祖成婚的日子。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建議以嫘祖與黃帝成婚的日子即農歷六月六為母親節。黃帝和嫘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嫘祖發明植桑養蠶,和黃帝一道開創了中華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是東方女性文化的光輝典范,被稱為“人文女祖”,所以說嫘祖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南省新鄭縣的始祖山上有座嫘祖廟,每年農歷六月六這一天當地都要舉辦隆重的慶典活動,有人把這一天稱為母親節。
第四個是農歷七月十八,西王母誕辰日。
甘肅省涇川縣地處陜甘交界,居絲綢古道要沖,被稱為西王母故里,是西王母文化發祥地和祖祠所在地,被譽為“天下王母第一宮”。2013年,在第五屆海峽兩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討會上,涇川縣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命名為“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研討會倡議,將西王母誕辰日定為“華夏母親節”,使“華夏母親節”成為海峽兩岸人民緬懷以西王母為代表的華夏女性先祖的重要平臺,成為當代社會發揚尊母愛母、感恩母親、孝敬母親的中國化本土節日。
中國的母親節六月六
中國人久已有之的“母親節”──農歷六月六日。
“六月六,閨女給娘掂塊肉”。這句民謠在廣袤的中原大地婦孺皆知,且這一風俗至今仍盛行于廣大農村。每至六月六日,無論是走在康莊大道,還是行在鄉間小路,都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走娘家的女人,不管是與夫結伴而行,還是孤身一人,都少不了共同的禮品──肉,所不同的只是多少罷了。目的都是前去敘母女親情,盡孝順之心。再者,誰家母親過66歲大壽時,兒女們也一定盡可能隆重的為母親祝壽。由此可見,“六月六日”為母親節很久以前在中原地區就已約定俗成,蔚然成風,世代相承。
人類文明的始祖伏羲發明八卦時,把奇數定為陽(一)爻,偶數定為陰(一一)爻。6是偶數,故是陰爻,且是老陰。伏羲為什么這樣定呢?《周易"系辭下》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意思是古時候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頭觀察天上的表象,俯身觀察大地的形狀,觀察飛禽走獸身上的紋理,以及適宜存在地上的種種事物,從近處援取人的自身作象征,從遠處援取各類物象作象征于是才創作了八卦,用來貫通神奇光明的德性,用來類比天下萬物的情狀。“近取諸身”“以類萬物之情”。
據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和現代文史泰斗郭沫若經過數十年探索考證,從男女性別和關系上著想研究出這樣的結論:八卦的基本符號“一”(陽)“一一”(陰)象征的是男根女陰。“一”象征男生殖器,代表的是父親;(一一)象征女生器,當然代表的是母親。“6”是陰,又是老陰,6月6日是老陰相重,這樣的老女人更應是母親了。在道家的陰陽五行說里,也說“一是生數,六是成數,一是生數老陽,六是成數老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由此可知,我們的先人把農歷“六月六日”作為“母親節”確實是事出有“陰”(因)的。只不過當時可能不是用這莊重的稱號,或者叫更親密的“娘節”或者“阿媽節”罷了。
六月在《周易》十二消息卦中是斗建未遯卦。《周易"序卦》云:“遯者,退也。”《周易"遯"彖》說得更明白:“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意思是遯卦亨通,是退而亨通。剛健當位又有應援,隨時勢而運行。小的一方利于正固,是漸生長。遯卦的時勢意義太重大了。為什么“退而亨通”“時義大矣哉”?《周易"系辭》曰:“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在身也。”
農歷6月6日,季節將由夏而秋,天氣將由熱變冷,陽氣已過了當令值日的時候,逐漸要被陰氣取代,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君子法天,要知時而退,否者則不通。人也是這樣,要隨時節變化調理自己,順時而動,適應陰陽,才能永保健康。農歷6月6日回家看母親,也是為了提醒母親節令將變,要注意衣食。人66歲已是從壯年進入衰老之年,也要順時而退,不能再象青壯年那樣整日辛勤勞作。而要以屈求伸,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否則對自身不利,影響壽命,兒女為母親66歲生日祝壽,一是表示對老人的尊敬,二是提示老人年齡已高,要多加保重,量力而行,三是祈求老人健康長壽。農歷6月6日為華廈民族的母親節事出有根,起源甚遠(至少比美國費城人安娜"M"賈維斯提出的母親節要早三千年以上),且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