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每個時辰,從子時開始到亥時結束。然而其他時辰都比較好理解,唯獨子時橫跨了兩天,從晚上十一點開始到凌晨一點結束,那么子時到底算前一天還是后一天呢?也就是說晚上十一點到底是今天還是明天呢?
子時出生算第一天還是第二天?
有一種說法認為,子時出生的人的出生時間,應該以每天的零點作為一天的開始,這樣可以將早子時和晚子時區分開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無需區分早晚子時,因為子時是每一天的開始,即使跨越了零點也要算作當天的時間。
子時出生的人的出生時間是第一天?
有一種說法認為,子時出生的人的出生時間,應該以每天的零點作為一天的開始。因為零點,指深夜十二點到一點,也就是0點-0點59分59秒,是刻度盤的起點。
在二十四小時之中,一天開始于早子時,23:00-1:00,每天的最后一分鐘開始于夜子時之初23:00(子初)而結束于夜子時之末24:00(子正)。
子時出生的人的出生時間是第二天?
也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你是子時出生的人,你在晚上11點到凌晨一點之間出生,那么你的生肖屬相和星座的計算需要按照第二天的子時進行。因為子時是一天中最特殊的時辰,跨越了兩天,零點前算前一天,零點后算后一天。
其實是因為古人并沒有西方人所設定的零點概念,他們認為進入子時就已經到了第二天,所以對于古人而言,晚上11點已經是第二天了。因此,孩子出生的時間應該按照過了23點就是新的一天的規定來計算。
因此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即使孩子是在零點之前出生,也應該算作是新的一天的子時,子時是每一天的第一個時辰,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向后移動。所以只要過了23點,第二天的子時就已經開始了。每天的第一個時辰就是子時,它從晚上11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1點。
因此,如果你是子時出生的人,是晚上11點到凌晨一點出生的話,應該按照第二天的子時來計算你的生肖和星座。
現在的人普遍認為晚上零點是新一天的開始,這是因為西洋的鐘表進入之后,才有了這種概念。要知道以前人是沒有鐘表的,人們用時辰來計算一天的時間,絕不是憑空設想出來的,而是結合了各種信息。
古人在劃分時辰的時候,最注重的就是“氣”,也就是陰陽二氣的變化。在太極圖中就能明顯看出來,陰陽二氣的減弱與上升絕不是一刀切的,而是一個逐漸減緩的過程。每一天都有白天和黑夜,這是由于地球自轉而形成的。在一天之中,晚上零點是陰氣最重的節點,中午十二點是陽氣最盛的節點,然而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晚上零點的時候,陰氣達到最旺并開始減弱,在陰氣減弱的同時,陽氣就出現了,所以晚上零點是陰氣由強轉弱的轉折點,同樣中午十二點也是陽氣由強轉弱的轉折點。
這就像四季中的冬至和夏至一樣,只不過冬至和夏至是由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而子時和午時是由地球自轉而形成的。晚上零點與冬至交節的那一刻是一樣的,中午十二點與夏至交節的那一刻也是一樣的,都是陰陽二氣由強轉弱的轉折點。
然而這種轉折點都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子時是陰氣最旺的時候,從晚上十一點開始,陰氣急速上升,到零點時升到最頂端并開始減弱,同時陽氣產生,這個過程就是陰氣從弱變強再變弱的時間段,所以子時為夜正,午時為日正。可以把晚上十一點到零點這個時間段理解成進氣的過程,從零點到一點,是陰氣出氣的過程,這兩個時間段之間的進氣和出氣量是相等的。由此可見,十二時辰的劃分并不是單純的一個時間點,而是考慮到陰陽二氣的旺衰變化規律。
十二時辰與現在的二十四小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時辰考慮到了陰陽二氣的變化規律,二十四小時只是單純的時間點,是鐘表進入之后產生的概念。所以在十二時辰中,晚上十一點就是新一天的開始。
比如今天晚上十一點四十分出生,在干支歷中就應該算是明天的子時了,今天是丁未日,明天是戊申日,所以日柱就應該是戊申日,壬子時了。古人還把一個時辰劃分為八刻,每一刻有十五分鐘,在推斷八字的時候不僅要看某個時辰的正氣,還要看上個時辰的余氣,就連下個時辰的后氣也要考慮。
所以子時就是新一天的開始,也就是說晚上十一點以后,就算是新一天了。當然地球自轉所形成的時辰也是有精確的時辰交點的,就如節氣交節的時間點一樣,所以人們又考慮到真太陽時等,因此“神仙難斷子時人”,主要是因為這個日柱和時柱容易出錯。